Cystatin SN預測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應用
文獻導讀
2021年3月3日,來自首都醫(yī)科大學的張羅教授和王成碩教授在 Journal of Allera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聯(lián)合發(fā)表了題為“Prognostic and pharmacologic value of cystatin SN for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的文章。該文章發(fā)現了cystatin SN在預測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患者中的作用。
研究介紹
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CRSwNP)是一種由多種炎癥狀態(tài)分化而成的疾病,影響著全球很大一部分人口。在西方,CRSwNP很可能與嗜酸性炎癥或TH2型免疫應答有關。在東亞,CRSwNP有類似TH1型或TH3型免疫特征以及一部分與TH2型免疫應答相關的細胞因子的表達。CRSwNP的復發(fā)是其痊愈的主要障礙。細胞因子在CRSwNP的病理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可用來預測治療效果。整合醫(yī)療途徑(ICPs)旨在針對不同癥狀和發(fā)病機制的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分層和管理方案。早期診斷和基于生物標志物的內表型對于指導ICPs達到最佳治療效果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目前尚不清楚鼻分泌物是否有助于對CRSwNP患者進行分級治療以及對患者進行個性化治療或手術指導。因此,作者測量了鼻分泌物中TH1型、TH2型、TH3型細胞因子的濃度,以確定它們在CRSwNP疾病中的意義。
作者對151名患者進行了實驗,其中97名患者在兩年的隨訪結束時為實驗組(46人處于發(fā)現期,51人處于驗證期)。與控制組相比,復發(fā)患者的哮喘、過敏性鼻炎和過敏體質的共病率更高,Lund-Mackay篩骨/上頜得分比更高,息肉組織重度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息肉組織中性粒細胞浸潤較少。而在年齡、性別、吸煙史差異上兩組沒有明顯區(qū)別。檢測細胞因子含量發(fā)現,復發(fā)組cystatin SN, CCL26, periostin和IL-5含量明顯高于控制組,但IL-10, IL-13, IL-17A, IL-33, IFN-γ和TNF-α沒有明顯區(qū)別。于是作者評估了cystatin SN的加性預測值,在復發(fā)患者中的cystatin SN是獨立于其他風險因素的預測因子。
為了進一步了解高濃度cystatin SN的患者的特征,作者使用Spearman等級相關系數進行分析。根據發(fā)現期入組患者的臨床參數,鼻分泌物中的cystatin SN與并發(fā)癥成正相關,與中性粒細胞浸潤成負相關,這一現象在驗證期也同樣適用。而且,cystatin SN與CCL26、periostin和IL-5的濃度成正相關,與IL-17A成負相關。這說明,高胱抑素SN濃度的患者比低濃度的患者起病更快?;谝陨辖Y果,可以根據鼻分泌物中的cystatin SN水平給患者綜合性護理。
云克隆細胞因子類產品
細胞因子是高等動物在進化的歷程中,逐漸形成了應對生物體內外環(huán)境變化而產生的一類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質,具有調節(jié)固有免疫、適應性免疫、血細胞生成、細胞生長以及損傷組織修復等多種功能。目前已經發(fā)現的細胞因子達100多種,根據功能可分為白細胞介素(IL)、干擾素(IFN)、集落刺激因子(CSF)、腫瘤壞死因子(TNF)、紅細胞生成素(EPO)等多種類型。云克隆可提供185個細胞因子相關指標的蛋白、抗體以及ELISA試劑盒產品,廣泛的應用于人、小鼠、大鼠、豬、羊等多個物種的檢測。截至目前,使用云克隆細胞因子相關產品發(fā)表文獻已超過4,0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