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己內(nèi)酯-絲素蛋白支架增強半月板修復再生的能力
2020年4月6日,來自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的Yingfang Ao和Xiaoqing Hu教授與北京大學生物醫(yī)學工程系Haifeng Chen教授聯(lián)合發(fā)表題為“Biomechanically, structurally and functionally meticulously tailored polycaprolactone/silk fibroin scaffold for meniscus regeneration”的文章。該論文基于3D打印技術開發(fā)出一款由聚己內(nèi)酯和絲素蛋白組成的仿生復合組織半月板支架。這種復合支架有非常好的生物力學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因此可以用來增強半月板再生能力以及保護軟骨組織。在這篇文章中,云克隆生物試劑盒(白介素1(Interleukin-1, IL1)ELISA Kits,SEA071Rb;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 TNF-α)ELISA Kits,SEA133Rb)再次受到了科研工作者們的認可。
白介素1 ELISA Kit 腫瘤壞死因子α ELISA Kit
貨號:SEA071Rb 貨號:SEA133Rb
實驗方法:雙抗夾心 實驗方法:雙抗夾心
檢測范圍:15.6-1,000pg/mL 檢測范圍:3.12-200pg/mL
研究介紹
半月板缺乏癥是人類膝關節(jié)最常見的頑固性疾病,常因生物力學分布異常和關節(jié)軟骨磨損而進展為骨性關節(jié)炎。由于其各向異性的空間結構,復雜的生物力學微環(huán)境和有限的血管,半月板修復仍然是世界難題。
本文首先通過掃描電鏡觀察、降解試驗、界面摩擦力評定、生物力學試驗和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分析對支架的物理性能進行了多方面分析。其次,通過活-死細胞染色、阿爾瑪藍染色、ELISA分析和qRT-PCR實驗來評估支架上滑膜衍生間充質(zhì)干細胞的生存能力、形態(tài)、增殖和分化能力以及細胞外基質(zhì)的生成,綜合分析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然后,將功能化的雜交支架植入兔膝關節(jié)半月板缺損處進行半月板再生,與空白組(無支架)和PS組進行比較。之后,對再生半月板組織進行組織學和免疫組化染色,并進行生物力學實驗。最后,對半月板再生和軟骨保護的結果進行宏觀和組織學評分。
結果顯示,聚己內(nèi)酯和絲素蛋白的結合可以使支架的生物力學性能和降解速率達到平衡,與天然半月板相匹配。絲素蛋白海綿具有良好的彈性和較低的界面剪切力,增強了半月板的能量吸收能力,改善了軟骨保護能力?;ぱ苌拈g充質(zhì)干細胞特異性親和肽與支架結合,進一步增加內(nèi)源性滑膜衍生的間充質(zhì)干細胞的招募和保留能力。這種精心定制的支架顯示出優(yōu)越的生物力學、結構和功能性,為滑膜衍生的間充質(zhì)干細胞的增殖、分化和細胞外基質(zhì)的產(chǎn)生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微環(huán)境。植入24周后,評估分析其軟骨保護效果相較于對照組更明顯。